江苏南京市高淳区推动防洪治理体系现代化

发布日期:2020-09-22 浏览次数:525

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地处长江支流水阳江下游,被水阳江和石臼湖、固城湖“一江两湖”所环绕,是皖南地区客水的行洪走廊、太湖地区的挡洪屏障。今年以来,高淳区贯彻落实党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,把防汛救灾工作摆在极其重要位置,在全省率先启动防汛应急I级响应,成功抵御连续51天的超警戒洪水侵袭,实现了河湖安澜、百姓平安。

坚持人民至上,以战时担当确保安全度汛

今年汛期,高淳区梅雨量高出往年178.8\%,境内“一江两湖”最高水位分别超出警戒线2.78米、2.51米、1.94米,先后进入防汛I级、Ⅱ级响应状态。

严峻汛情最终归于平静,离不开高淳“战时”有效举措和“战前”的充分筹备。

今年3月起,高淳区用3个月,对全区16座水库、152座穿堤涵闸、227公里一线堤防进行拉网式排查,对27个在建水利工程落实度汛措施。同时,聚焦城区、园区、城乡接合部等重点部位,完成雨水管道清疏养护162.5公里、清捞修复窨井2 560座,防范城市内涝发生。

入汛后,高淳区做好江河、湖库、塘坝蓄水保水,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生产用水。其间,先后向固城湖补水2.65亿立方米,缓解水阳江等汛情压力,实现了固城湖的水量调蓄和水质改善。

坚持群防群治,聚起防汛抗洪中坚力量

汛期,高淳区防指实行24小时集中办公机制,区级部门挂钩联系、下沉值守,街镇和村社区加强属地防范,81个圩局涵闸、陡门全部落实专人看守,依托智慧水务平台、农村防汛预警系统等载体,每日开展汛情调度和“三级会商”,形成了“上下一盘棋”的防汛格局。

面对汛情,高淳区成立了基层防汛抢险队144支2 554人、区级应急抢险队510人以及由市区水利专家组成的技术团队,为险情排查处置提供了专业指导,并组织12个督查组同步开展监督检查。各级党组织、党员干部成立了党员先锋队、应急小分队、巡查巡逻队负责巡堤查险、转移安置等工作;志愿者、网格员等主动参与防汛值守、志愿服务,共同汇聚起了防汛抗洪的中坚力量。

高淳区采用民间传统“送水牌”巡逻法,“一江两湖”堤防沿线每500米布设1个巡查点,每小时1次不间断巡查,共设立值守点460个、出动巡查114 840人次、清障863.87公里。

环环相扣的“防险”“排险”措施,为“化险”争取了黄金时间。7月20日安徽省当涂县南圩因洪水决堤,高淳区第一时间组织圩内276户353人安全撤离,实现了人员转移安置零伤亡,并有效减少了受灾群众的经济损失。

坚持系统治水,推动防洪治理能力现代化

部分堤段堤顶高程不够、沿堤建房密集……面对汛期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,高淳加快推进胜利圩防洪排涝体系建设、水阳江下游18.68公里堤防加固等重点水利项目,加快实施消险工程和涵闸泵站建设,推动堤外坡和堤顶房屋征迁工作。同时,稳妥推进64.33平方公里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,对649艘渔船和1 283名渔民逐一建档立卡、逐人转产安置,严厉打击非法捕捞和销售非法渔获物行为。

目前,高淳东有连通水阳江的水碧桥闸、北有连通石臼湖的杨家湾闸、东有连通太湖的茅东闸。新建成的水阳江水碧桥闸在今年汛情发挥了有效作用,阻断了水阳江客水的倒灌风险,使高淳防汛工作整体呈现外部严峻、内部平稳的态势。

高淳密切加强与宣州、当涂等中下游地区的信息共享和联防联控,科学制定区域排水引水计划,保证了境内主要江河湖库水位可控,牢牢把握了防汛工作主动权。


文章来源:中国水利网